2013年12月8日 星期日

Blind date

「生無悔,死無懼,
不需經濟基礎,對離異無挫折感,
願先友後婚,非介紹所,無誠勿試。」


108個面試者中,實際派覺得這段文案很差,文青派卻覺得這段文案極優。顯然同樣的一段話,每個人根據自己的需求及經驗所得到的解讀不同,評語也會各自不同。
這樣的結論稍稍緩解我多年來對如何表現一段文字的焦慮。

「徵婚啟事」的故事源自二十多年前的紀錄,當時電腦正要崛起,主流系統還是Dos,網路不知道在哪裡~如今這項科技已徹底顛覆世界,你我無須登報,也可體驗匿名交友的無形小劇場。讀著讀著,和自己在ICQ時期的經歷連結起來。

其實在這之前,已經在電子佈告欄的世界(俗稱BBS)遊戲過一段時間。當時的媒體將網路交友形容成萬惡的淵藪、性罪犯的天下......為了證明自己精得跟猴兒似的,想出「三不政策」這樣的交友規則:不見面、不提供真實姓名、不主動搜尋談話對象。
唯一的敗筆是過於女性化的英文暱稱,以致於攀談的對象仍以男性為主。

畢竟年輕,多數異性還是會對女孩的任性買單。

大部分的男性一開始都會先問我問題~這很好,因為我通常只想問一些知不知道臺灣在哪裡之類宣揚國威的話題(外交部快把感謝狀寄來!),但這問題無可避免地會走向凝重的政治氛圍,那部分的英文太難了若是能從一些輕鬆的話題聊起,儘管身高體重長相學歷我並不好奇,總還是樂意陪人聊聊~明知會得到不實的回答,偶爾也會把自己形容成「天菜」或恐龍妹平衡一下。
人心很奇妙,無論是徵婚啟事的年代,或是網路交友的年代,容易對陌生人傾吐心事的習慣卻是不分國界......
是因為知道自己永遠不會再見到這個人嗎?

還是把對方當成另一個自己在對話找答案?

人心怎麼會有那麼多寂寞、苦悶的地方?

因為總是慣於分析,「究竟是我對人的弱點感到同情,或者我也有某種程度的窺視狂?」其實有點分不清自己是基於什麼樣的心態。
但在網路上表明自己是十幾二十歲的亞洲女性,可比一塊剛切下來的生肉送到老虎嘴邊。有些人很直接,問完基本資料就緊接著問要不要cyber-sex(這樣你也好,I真是服了u!)。
有些人則很細膩,會先搜尋正在所在地上線的女性,花半個小時展現自己對該座城市的好奇,然後問你要不要當他的導覽云云。
沒有一個字講到那件事,一切都是情投意合,或是「其中必有什麼誤會」......即使精得像猴子,也花了好幾天才發現這個企圖~~頓悟的那一刻真是慶幸自己有先見之明啊!
但最後遇到個埃及男,吹噓了幾天他的工作(但每天都不一樣),最後要不到我的照片(雖然老娘有玩具數位相機掃描器,但老娘沒那個義務提供)就把他"弟弟"的照片傳來給我......我有跟你們熟到互相介紹親戚的程度嗎!
此後只好把生日性別所在地區的設定資料通通都取消,有人問住哪裡,就坦白是地球人,就不要再問我「兩岸要不要統一」這麼艱深的問題了。
後期遇到使用中文的男士較多,有些至今仍保持聯絡。但BBS時期那種「他似乎對發表看法這件事遠比對了解我有興趣得多,他甚至不記得我的姓名,我為什麼要向他談到自己呢?」的情況也跟著回來了......
我就是已經想不出附和你們這些人的話,才要走向國際化的啊!
「徵婚啟事」的電影版對女人和婚姻做了極其殘忍的解構(我是不知道導演有多恨那個女主角啦~),害我看完電影抖了一下,一直排斥再找原著出來閱讀,明明兩個作品就沒有重覆的個案啊!!!

1 則留言:


  1. 我認為我姥姆催促我結婚只是想擺脫我, 讓她的人生階段性的任務已了.

    版主回覆:(11/16/2013 09:58:22 AM)


    女大留成仇。她怕日後被妳怨罷了。


    回覆刪除